GB/T45507-2025《智能服务 预测性维护绩效评价方法》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10月1日实施。该标准由仪综所牵头制定,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长期以来,绩效测算是困扰预测性维护工程应用的重要难题,“维修准备时间缩短30%”、“维修工期缩短10%”、“运维成本降低20%”等指标缺乏统一量化的评估,导致用户对预测性维护技术和产品的应用缺乏信心。
本标准规范了由基本指标、成本指标和绩效指标构成的预测性维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流程,为工业设备智能运维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科学、量化的评价依据,为工程化应用和推广提供统一的评价方法和指导。工业设备的智能运维从此将进入“精算”时代。
目前,SAC/TC124已发布了三项预测性维护国家标准,涵盖:GB/T 40571-2019《智能服务 预测性维护 通用要求》、GB/T 43555-2023《智能服务 预测性维护 算法测评方法》、GB/T 44407-2024《智能服务 预测性维护 虚拟维护系统技术要求》,牵头起草单位仪综所“云维”实验室已将GB/T 43555-2023《智能服务 预测性维护 算法测评方法》纳入CNAS认可范围,是全国唯一具有预测性维护算法测评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GB/T 45507-2025《智能服务 预测性维护绩效评价方法》国家标准的发布,是仪综所构建的标准/认证创新服务链条和科研/标准/产业协同闭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与相关标准共同解决预测性维护的“不会用”、“不敢用”和“不想用”问题,将成为引领预测性维护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来源:工业智能与预测性维护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