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俞金旻)11月12日,上海闵行警方向新京报贝壳财经披露,根据举报线索,成功捣毁一个伪造公司印章,制作虚假检测报告的团伙,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据办案民警介绍,今年8月,闵行塘湾派出所接到辖区一检验检测公司报案称,他们发现有一家“冒牌机构”伪造公司的检测报告。
位于广东惠州一处别墅的房间内,多台电脑并排摆放。通过简单操作,一枚某质检公司的印章就出现在一份“检测报告”上。
据报案人于女士介绍,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各类化工原料及产品提供检测服务并开具检测报告。在接到经公司“质检合格”的建材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投诉后,立即开展了自查,发现公司并未检测过这批产品,而报告中的资质章和二维码均为造假,遂向警方报案求助。
经初步侦查,民警发现多款产品和报告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如一款雪花酥中碳水化合物营养素与实际检测不符,又如某断桥铝合金平开窗的气密性能,经检测并不满足国家标准;相关报告涉及食品、日用品、纺织品等十余种类别。与此同时,民警根据报告封面的编号推测,可能已有上百份假报告流入市场。
警方审讯嫌疑人。上海闵行警方供图
据此,闵行警方成立专案组,围绕订单来源、资金往来、客户群体等信息综合研判,固定了大量证据。9月27日,民警在广东惠州一别墅内抓获7名涉案嫌疑人,现场查获数台用于伪造印章和检测报告的台式电脑。警方查明,这是一个以黄某为核心,采取线上流转、网络接单方式,专门办理假资质检测报告的犯罪团伙。
据嫌疑人黄某交代,2023年起他陆续招募徐某、吴某作为接单客服,对接客户需求后交由骆某、秦某通过电脑软件制作假的检测报告,并收取每单300至500元的制作费。
“真的检测报告耗时长、费用高。我们的报告无需邮寄样品,半天就能出具,而报告上的各类参数和合格均是按照客户提供的模板或者要求进行修改,最后使用伪造的检测公司印章出具报告。”到案后,黄某等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此外,为了让假报告更“逼真”,该团伙还特意制作了仿冒检测网站。在抓捕现场,民警通过手机扫描报告封面的二维码,果然能链接到相应检测网站的“官网”。
涉案假冒检测报告。上海闵行警方供图
经查,该团伙伪造的检测报告涉及全国10余家不同的检测公司,累计订单5600余笔,共获利200余万元。目前,犯罪嫌疑人黄某等7人因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4人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本案中使用虚假检测报告的公司已交由相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内容来自网络,侵删
下一篇:法规速递 | UL发布新版灯具标准
- 欧盟SCCS发布关于二苯酮-2和二苯酮-5的科学建议
- 2025年6月20日,欧盟强制执行手机、平板、无绳电话生态设计(EU) 2023/1670及能效标签(EU) 2023/1669
- 美国新墨西哥州立法全面限制PFAS使用 2027年起分阶段禁用百余类产品
- 欧盟批准修订全氟辛基磺酸(PFOS)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限值
- 美国《加州第65号提案》2025年2月 “60天违规通知”分析
- 最新!FCC发布SAR测试新规!
- 充电桩IP等级测试 检测流程咨询
-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 生物降解材料PBAT国家标准
- 欧盟通过POPs法规中PFOS的修订草案
- GB 43631-2023《婴幼儿及儿童用纸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