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165787025 / 0755- 23727890
人才招聘 下载中心
GMP 认证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以下从定义、认证标准、流程等方面为你详细介绍:
定义:GMP 是英文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含义是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认证是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评估,确认其符合 GMP 标准,并颁发认证证书的过程。通过 GMP 认证,表明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从人员、设施设备、物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
认证标准
人员要求:企业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及质量检验的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对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污染性、高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药品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应经相应专业的技术培训。
厂房与设施: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厂房内应具备与所生产药品相适应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
设备:药品生产企业应有与所生产药品相适应的设备。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
物料:药品生产所用的物料,应符合药品标准、包装材料标准、生物制品规程或其他有关标准,不得对药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进口原料药应有口岸药品检验所的药品检验报告。药品生产所用的中药材,应按质量标准购入,其产地应保持相对稳定。药品生产所用物料的购入、储存、发放、使用等应制定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生产操作应采取防止药品被污染和混淆的措施。生产前应确认无上次生产遗留物;应防止尘埃的产生和扩散;不同产品品种、规格的生产操作不得在同一生产操作间同时进行;有数条包装线同时进行包装时,应采取隔离或其他有效防止污染或混淆的设施。每批药品的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填写清场记录。清场记录内容包括:工序、品名、生产批号、清场日期、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及复查人签名。清场记录应纳入批生产记录。
质量管理: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企业应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职责。质量管理部门应参与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检验,负责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的制定,并对物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检验和留样观察,决定物料和中间产品的使用,审核成品发放前批生产记录和批检验记录,决定成品的发放等。
认证流程
申请:药品生产企业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 GMP 认证申请,提交相关资料,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范围和品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
受理与审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申请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组织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由药品 GMP 认证检查组实施,检查组一般由 3 - 5 名药品 GMP 检查员组成。
现场检查:检查组按照 GMP 标准对企业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查阅文件记录、现场观察、人员访谈、抽样检验等方式,评估企业是否符合 GMP 要求。检查结束后,检查组撰写现场检查报告,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整改与复查:企业根据现场检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整改报告。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复查。
审批与发证: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现场检查报告和企业整改情况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颁发 GMP 认证证书。
GMP 认证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促进药品生产企业规范管理、提升药品行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药品生产企业进入市场的必备条件之一。
深圳市讯科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6918号-1
*为了您 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 严格保密